咨询电话

ENGLISH0755-88840386
学习专题

咨询电话

0755-88840386
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专题 > 专业技术专题 > 工业自动化称重仪表>详情页

一种数字称重仪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0-04-09 14:42:56 |来源:网络转载

背景技术:

数字称重传感器是一种能将重力转变为电信号的力-电转换装置,它主要是指集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电子放大器(英文简称AMC)、模数转换技术(英文简称ADC)、微处理器(简称MCU)于一体的新型传感器。数字称重传感器和数字计量仪表技术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称重技术领域的新宠,其以调试简便高效、适应现场能力强等优势正在该领域崭露头角。S型称重传感器是传感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感器,主要用于测固体间的拉力和压力,通用人们也称之为拉压力传感器,因为它的外形像S形状,所以习惯上也称S型称重传感器,此传感器采用合金钢材质,胶密封防护处理,安装容易,使用方便,适用于吊秤,配料秤,机改秤等电子测力称。S型称重传感器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重系统。

现有的S型称重传感器在测量拉力时,一般是将S型称重传感器两端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拉环,然后通过拉环对S型称重传感器进行拉伸,达到测量的目的;在测量压力时,将拉环取下,通过对S型称重传感器施加压力,达到测量的目的。现有的这种结构,对拉环的连接显得非常麻烦,如果需要经常切换测量拉力和压力,就更加显得麻烦,耗费时间;另外在进行压力的测量时,对S型称重传感器的固定也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数字称重传感器,不仅对拉环的拆装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字称重传感器,包括S形弹性体,所述S形弹性体右侧壁设置有信号线接头,所述S形弹性体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S形弹性体上表面左端和下表面右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S形弹性体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下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连通,所述S形弹性体上下表面中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上端的第一圆孔与上端的第一凹槽右端连通,所述下端的第一圆孔和下端的第一凹槽左端连通,所述上端的第一圆孔底部和下端的第一圆孔顶部均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深度c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a,所述第一圆孔的深度c与第二圆孔的深度d之和等于第一凹槽的深度a与第二凹槽的深度b之和。

进一步限定,所述S形弹性体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包括圆环,所述圆环下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下端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b,所述圆盘位于第二圆孔内,所述连杆穿过第一圆孔。这样的结构设计,拉环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进一步限定,所述S形弹性体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连接有两个夹板,所述两个夹板上均开设有两个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S形弹性体上下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夹板之间。这样的结构设计,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圆盘的直径尺寸等于第二圆孔的直径尺寸。这样的结构设计,连接稳定性好,测量准确。

进一步限定,所述圆盘的厚度尺寸为5mm。这样的结构设计,强度高,坚固耐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当需要测量拉力时,将上端拉环的圆盘和连杆分别对沿着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滑动到最右端,然后向上提起拉环,使连杆穿过第一圆孔,并且圆盘紧靠第二圆孔顶部,下端的拉环按照相似方式连接在S形弹性体下端即可,这样达到了安装拉环的目的;当需要测量压力时,按照相反步骤拆下拉环,将第二安装孔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对齐,通过螺栓将两个安装座分别安装在S形弹性体上下两端即可。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对拉环的拆装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测量拉力时,将上端拉环的圆盘10和连杆9分别对沿着第二凹槽5和第一凹槽4滑动到最右端,然后向上提起拉环,使连杆9穿过第一圆孔6,并且圆盘10紧靠第二圆孔7顶部,下端的拉环按照相似方式连接在S形弹性体1下端即可,这样达到了安装拉环的目的;当需要测量压力时,按照相反步骤拆下拉环,将第二安装孔13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3对齐,通过螺栓将两个安装座分别安装在S形弹性体1上下两端即可。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对拉环的拆装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实用性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数字称重传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源于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